賢者之石[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賢者之石(Elixir)想像圖,Yousuf Karsh作,1938

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是一種存在於傳說神話中的物質,其形態可能為石頭固體)、粉末液體。它被認為能拿來將一般的非貴重金屬變成黃金,或製造能讓人長生不老的萬能藥,又或者醫治百。其他的稱號還有哲學家之石上的石頭紅藥液第五元素等等。由於鍊金術師們對這種物質的不懈追求,它也被賦予了大奇蹟偉大的創造稱號。有時候,這些稱號也同時用來稱呼那些賢者之石的製造者,以此來形象地表現他們居於鍊金術的頂點。

法國煉金術尼古拉·弗拉梅爾賢者之石的研究使他聞名於世。

 

 

煉金術上的魔法石[編輯]

賢者之石的概念明顯來自西元第八世紀的一位阿拉伯葉門人(生於波斯)煉金術師賈比爾(Geber)。他分析了恩培多克勒四根說即物質由四種元素構成,分別是「火」,「土」,「水」,「氣」。火是熱與乾,土是冷與乾,水是冷與溼,空氣是熱與溼。他進一步建立了「所有金屬都是這四種原理的結合」的理論:兩個為內部、另外二個為外部。

在這個情況下,一種金屬變質成另一種金屬的過程,被推論為這四種基本特質的重組。在假設中,促成這項轉變的媒介是一種在阿拉伯語中稱為al-iksir(此字衍生出西方萬能藥的單字elixir)的物質。該物質被想像是用神秘的石頭──賢者之石製成的乾粉。當時人們相信賢者之石由一種稱作carmot的物質構成。

需求與騙局[編輯]

有物質可將賤金屬轉變成珍貴的黃金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各種企業家──內行人和外行人、多疑的人與易受騙的人、誠實的人與不誠實的人。這個時代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神聖羅馬帝國魯道夫二世波希米亞王魯道夫二世當時遭遇財政問題,決定大筆投資在尋找賢者之石上。結果,他吸引了一大班鍊金術士來到當時波希米亞的首都布拉格。在那裡,術士們都得到研究所需的物質及金錢上的援助。而且,魯道夫二世更承諾,若他們成功解決問題,所得到的報酬當然會更多。這股「虛擬尋金熱」結果把丹麥的著名天文學家第谷亦引來魯道夫二世的宮廷,並以他在觀察上的基礎,幫魯道夫二世建立了一家鍊金實驗室。

可惜的是,魯道夫二世不單未能完夢,還使他變得失去理智,結果被家人遺棄。他失去理智是自然的原因還是因為經常接觸有毒的重金屬,我們今日不得而知。不過,鍊金術通常都會用到水銀等有毒的金屬和半金屬,而那個年代的人卻不知道這些金屬會使人慢性中毒。

中國的煉丹術[編輯]

煉丹術又稱外丹術,外丹術包括了黃白術,黃指得是黃金,白指得是白銀,黃白術認為透過所謂「添金縮錫」的方法,可以製造出黃金白銀。煉丹術最早是通過煉製鉛、汞等藥物來製作長生不老的藥物。煉丹術認為,丹砂可以反覆變化,黃金可以永久,因此用它們製成的藥物,吃了可以長生不老,這種藥物被稱作「金丹」。煉丹術的目的就是製造金丹以達成長生不老,其中金丹的觀念就相似於賢者之石。

賢者之石的組成成分[編輯]

 
辰砂

人類自古以來就相信某些特別物質會對物質的變換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古代埃及鍊金術師認為鉛是種變化多端的特別金屬,因為當時已經知道如何利用鉛,從質雜不純的貴金屬中提煉純金與純銀。中世紀的阿拉伯則較重視水銀與硫磺,他們相信融合水銀與硫磺就能製作出靈藥(萬靈藥),非但能治百病還可以點石成金。

中世紀的歐洲根據給中世紀歐洲鍊金術帶來巨大影響的賈比爾·伊本·哈伊揚的學說,水銀硫黃是賢者之石構成的兩大要素。根據這兩種要素的不同比率,從而產生卑金屬貴金屬的區別。儘管在這之後又出現了加入的三要素說,但鍊金術師們的注意力還是常常放在水銀上。他們以水銀為原料,不斷重複著各種各樣製造賢者之石的嘗試。

這其中,水銀和硫黃的化合物硫化汞會呈現出具有代表性的紅色,這種化合物的天然產物被稱為辰砂(參考照片)。在中國傳說中,它被看作是製造長生不老藥的仙丹·金丹的原材料(→煉丹術)。漢字中的「丹」字也因為辰砂的緣故而具有了紅色的含義(大徐本、段注本《說文》:「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象丹形,凡丹之屬皆從丹。」[1] 辰砂為硃砂,即水銀、硫磺的天然混合物之又名,產於廣西、雲南、四川硃砂

「紅藥液」中的藥液一詞,拉丁語原文為tinctura。其原意雖然是染料,但這裡表示的是把草藥浸泡在酒精中製成的藥劑。中文也稱作藥酒紅藥水汞溴紅溶液)作為水銀製品,因為具有殺菌作用,現在也已經成為了家庭常備藥。

雖然不能製造出黃金,但鍊金術卻可以用來進行鍍金。把黃金溶在水銀中會生成金汞齊。在打磨後的的表面塗上金汞齊後進行加熱,水銀蒸發後就會在銅的表面留下黃金的鍍層。

賈比爾發現了能夠溶解黃金王水。把黃金溶解在王水裡,乾燥後就會留下一種黃色的粉末,叫做氯金酸氯金酸的水溶液也可以用來進行鍍金。把它塗在銅的表面的話,由於置換反應就會生成氯化銅,同時金就會析出並留在表面。

賈比爾(Geber)一直被認為是「王水」的研究者,用鹽酸硝酸,少數物質能溶解黃金(和仍然經常使用金的回收和淨化)的混合物的發明者。

在有些觀點裏,賢者之石也被認為是黃血鹽亞鐵氰化鉀)。在黃血鹽和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黃金後加熱,黃金就會溶解在這種液體中。因為這種材料具有劇毒,近些年裡的使用量已經急劇減少。但是作為電鍍和非電解鍍層的原材料,氰化金的化合物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把溶有黃金的溶液塗在普通金屬的表面,再通過銅導線傳送微弱的電流,從而把黃金固定在金屬表面的方法被稱為電鍍。根據一些考古發現,在古代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曾經使用過被稱為巴格達電池的世界最古老的電池

虛構故事中的賢者之石[編輯]

賢者之石出現在許多虛構故事中,如:

而今時今日,在英語的俚語中,「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已經變成了迷幻植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沐月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