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騰[編輯]
(已重新導向自 图腾崇拜)
本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15年2月24日) |
圖騰崇拜是將某種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的崇拜行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圖騰」為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源自北美阿耳貢金人奧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為「他的親族」或「他的氏族」,相當於是整個部族的標記。許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和自己的族群及部落,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它具有增加群體的團結精神、加強血緣關係、令社會組織正常運作和互相區別的能力。同時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對自己和族群的認同,受到同個族群裏大眾的保護。圖騰標誌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有人發現有鳥的圖騰柱。浙江紹興出土的,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的模型,屋頂竟然頂立了圖騰柱,柱頂部有尾鳩。
圖騰崇拜的動物是不能捕殺的,只能在特殊的場合舉行祭祀時才能殺死它。
以澳洲原住民為例,他們認為靈魂會離開身體,並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商族的圖騰是玄鳥[1]。因此,圖騰崇拜也可以說是對祖先的崇拜。圖騰與親緣的關係有很多,如:鄂倫春族族人把公熊稱為「雅亞」,意思為祖父,又稱母熊為「太帖」,有祖母的意思。
人與圖騰的關係[編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