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種[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重新導向自 四大種
 
 五蘊(pañca khandha)
依據巴利聖典
 
 
(rūpa)
  四大種
(mahābhūta)
 
 
 
 
(phassa)
 
 

(viññāna)
 
 
 
 
 


 
 
 
  心所(cetasika)  
 

(vedanā)
 
 
 

(sañña)
 
 
 

(saṅkhāra)
 
 
 
 
 
 Source: MN 109 (Thanissaro, 2001)  |  示意圖詳情

大種巴利語梵語Mahābhūta),佛教術語,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地、水、火、風[1],又稱(巴利語:catudhātu),現在也稱為四大元素,被認為構成世界一切事物等物質的色法,包含山川大地等的器世間以及生命有情的身體,皆為此四界所構成。也有六界之說,此外再加空界[2]識界

 

 

釋義[編輯]

「大種」是「大」(mahā)與「」(bhūta)這二個概念的複合:大而是種,其含義如《大毘婆沙論》所釋:

「大」的含義近似於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元素

定義[編輯]

基於《象跡喻經》和《入母胎經[3]等的論述,《大毘婆沙論》記載:地、水、火、風四大種,自相分別是堅、濕、煖、動,其作用分別是持、攝、熟、長[4]。四大種及其所造色,是有[5];四大種是不可見、有對色[6],而所造色,或可見或不可見[7],或有對或無對[8],四大種及七所造觸攝於觸處中[9];四大種所造色,於四大種外有別自體[10],二者相依而住[11];四大種永不相互分離,不因物態相變而失去自相[12]說一切有部等對四大種及其所造色,圍繞極微理論而進行了大量研討和論述。

各種解釋[編輯]

四大種亦是色蘊中的「色」的內容之一[13]。在佛教中,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對這四大種的解釋如下:

  • 《阿含經》中說明五蘊中包含了名、色兩種法的區別,其中色蘊即包括了種種的色法,一切的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的色法。[14]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明眾色都是由於四大種而有。[15]
  • 《大方廣佛華嚴經》則更進一步說:一切眾生的乃是因四大種和合而成為身;而也是因為四大的緣故,使得眾生的能生種種的病。[16]
  • 《瑜伽師地論》卷27:「云何色蘊。謂諸所有色。一切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復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總名色蘊。」 (CBETA, T30, no. 1579, p. 433, c5-8)
  • 密宗的主張,借用佛教阿含經典所說六界名詞,以四大和空界配比金剛界,識配比胎藏界

斷見與常見[編輯]

人死後四大種和合之身分離,四大種各歸其界,這是沙門教派的共同觀念之一,大種學說可導致斷見和常見二類邊執見順世論是典型的斷滅見[17],其核心教義是:四大種外無別有物。具如《大乘廣百論釋論》記載:

與其相對的是五大學說,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記載的無作論觀點:

在地、水、火、風外,再加空大即虛空,人死後諸歸虛空:根無大種為所依故,便隨空轉[19],在古印度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其含義被喻為:所依樹倒,鳥歸虛空[20],此說不是死後諸根滅無的斷滅見,而是諸根特別是命根意根常存之常見。五大學說中,此虛空非色法,不是六界聚之空界[21],與四大種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種」的含義:無增無減、無損無益、無興無衰,非先業異熟而生[18]

參見[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沐月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