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吉爾伽美什史詩[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記載大洪水章節的一塊泥板

吉爾伽美什史詩》(又譯為鳩格米西史詩)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學作品,是已發現的最早英雄史詩[1][2][3]。史詩所述的歷史時期據信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比已知最早的寫成文字的文學作作品早200到400年。史詩主要講述了蘇美爾時代英雄吉爾伽美什的傳說故事,並匯集了兩河流域的許多神話傳說,共有3000多行。史詩所見的最早版本是用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之上。

 

 

歷史[編輯]

《吉爾伽美什史詩》在出現以來的2000年中有出現很多版本,包括了4種語言:阿卡德語古巴比倫語胡里安語西臺語

它最早來源於蘇美時期的第三烏爾王朝(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000年),以楔形文字寫成,在後又流傳發展至古巴比倫時期。公元前2000年早期出現了最早的阿卡德版本。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和他的伊拉克助手霍姆茲德·拉薩姆亞述古都尼尼微發現了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在此後3年的挖掘中,他們發現了大量的刻有楔形文字泥版,其中就包含有《吉爾伽美什史詩》[4][5]。挖掘出的泥版被運回並保存到大英博物館,等待學者們的研究。直到1872年,喬治·史密斯(亞述學)在這些泥版中發現了記載有大洪水故事的碎片[6][7],《吉爾伽美什史詩》才開始被人們所知,記載有史詩的泥版碎片隨後相繼被發現。史密斯所發現的史詩版本是在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00年時期由法師(excortist)Sin-liqe-unninni編寫完成的標準阿卡德版本,共11塊泥版,計約3600行,史詩內容又為第12塊泥板補全。一直到600 BC《吉爾伽美什史詩》漸漸傳到小亞細亞。其中12塊泥板的版本成為歷史研究的標準版。很大一部分泥板現存於柏林史前史和早期歷史博物館

在20世紀初楔形文字得到破譯後,史詩的文字被發現並由小碎片拼成。由於記錄語言多,歷史流傳的版本不同和損壞原因使專家只能依靠對於古文字的經驗和感覺。蘇美爾學家塞繆爾·諾亞·克萊默第一個把蘇美爾傳說部分破譯。

到1920年代,所有泥版已基本復原,譯註也基本完成,不過後續仍陸續有一些新的章節被發現(如2016年發現的泥板敘述了過去未曾發現的關於胡姆巴巴與恩奇都的友誼的章節)包括中譯本。

內容概要[編輯]

《吉爾伽美什史詩》圍繞烏魯克(Uruk)半人半神的國王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和他的朋友-曾與野獸為伴的泥人恩奇都(Enkidu)的之間的友誼故事展開。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 第一部分講述了半人半神的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的君主,但暴虐無道。他的人民只能求助於諸神。創造女神阿魯魯(Aruru)便製造了恩奇都。在神妓(Shamhat)的誘導之下來到烏魯克與吉爾伽美什大戰一場,英雄相惜,結為好友。
  • 第二部分講述了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在日神沙瑪什(Shamash)幫助下打敗衫樹林怪獸胡姆巴巴(Humbaba)。女神伊絲塔(Ishtar)為吉爾伽美什的魅力所傾倒向他求愛被拒絕,於是以死威脅其父神安努(Anu)派出帶來旱災的天牛(Bull of heaven)[8]下凡復仇,被兩人殺死。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成為眾人擁戴的英雄。
  • 第三部分講述了恩奇都夢見他因為殺死胡姆巴巴(Humbaba)和天牛被眾神懲罰,病重而死。吉爾伽美什受到觸動開始了艱難跋涉,向烏特納比西丁(Utnapishtim)──大洪水唯一生還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奧秘。他趁著黑夜翻過通向太陽的馬什山,不顧半蠍人帕比爾薩格的阻攔,在用盡了120根船槳以後終於渡過死亡之海來到目的地。烏特納比西丁接待了他但並未直接解答生與死的疑問,而是讓他經過6天7夜不睡覺的試煉。吉爾伽美什沒有成功,但是由於烏特納比西丁妻子善心,他去海底得到了永生之草,但不幸被蛇偷吃。吉爾伽美什只得返回烏魯克。
  • 第四部分是吉爾伽美什通過沙馬什創造的生死通道與恩奇都對話,恩奇都向他描述了死後世界的陰暗悲慘。

史詩中比較著名的一段內容是水神伊亞阻止眾神之王恩尼爾用洪水毀滅人類,並建立方舟載運動物和人的故事,和舊約聖經創世記》裡的諾亞方舟幾乎雷同,有學者認為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洪水故事應是聖經的原型。

與後世史詩文學的聯繫[編輯]

很多學者認為荷馬的兩部史詩都深受《吉爾伽美什史詩》的影響[9]。也有一些觀點認為《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大洪水章節與聖經中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以及其他古文明關於洪水的記載有關,皆源自上古的真實事件。

參見[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沐月櫻 的頭像
    沐月櫻

    f1040609 Sakura love 沐月樱 的部落格

    沐月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